严东生

来源: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张艺凡日期:2022-10-03 05:20  点击数:

严东生(1918.02-2016.09),男,浙江杭州人,材料科学家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陶瓷学博士学位,1950留学回国后,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bevictor伟德官网)任教。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中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严东生长期从事高温陶瓷、高温涂层、高温系统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复合材料的研究。50年代对包头铁矿石中含氟化合物在冶炼中对各类耐火材料的侵蚀问题与矿物学变化,同合作者一起开展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他对高温氧化物陶瓷在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对显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发展氧化物特种陶瓷作出了成绩。60年代初期,他指导对稀土氧化物与其他高温氧化物进行相平衡和结晶化学规律的基础研究,获两项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在他指导和参加下对“各类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抗氧化无机涂层”“无机高温涂层材料的制备、性能与高温烧结、相变与热应力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写出了十几篇论文和报告,并首先在国内建立了等离子体射流喷涂装置。他还领导和组织对高温合金、难熔金属的抗氧化、耐腐蚀涂层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成果,有多项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年以来,他对无机复合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进行研究,经过与合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这一成果对改善无机材料的断裂韧性,提高抗热冲击和机械冲击性能,发展在更高温度下使用的若干类新材料作出了成绩。他重视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他创建并领导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5年来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从1979-1984年该所共获得国家重大发明奖12项,个人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日本陶瓷学会百年国际奖、桥口隆吉基金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MS晶体奖等为我国无机材料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图为严东生字迹

严东生回国后的合家欢(1953年


爱国故事:

“其间尽管有不少起伏,但觉得有一条主线,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强盛服务,是我毕生的责任和动力”。

——严东生

严东生在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所严东生研究员在研究晶体结构(1958

1947年严东生从纽约大学转入到美国材料科学名列前茅的伊利诺伊大学继续学习,在伊利诺伊研究生院求学时,严东生已充分展露其组织和管理的天赋。当时,伊利诺伊大学在读的中国职工有近200名,严东生担任了一届中国同学会的秘书,一届中国同学会的主席。刻苦攻读的同时,他热心同学间的联谊,倡导大家增进对国内形势的关注。1948年,严东生还参加了旅美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们经常聚会,能看到国内解放区的报纸、文件与毛泽东的著作,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兴奋地得知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蕴藏于严东生心底的报国情感自然而然地开始喷发,他义无反顾地考虑提前回国。通情达理的博士后导师A.I.Andrews教授很理解他的愿望:“你在这儿干得非常好,对于人才,美国自然需要,但中国也确实非常需要人,我可以考虑早些解除合约,让你回国。”严东生当时是签了两年博士后合约的,但仅做了半年就要回国,而且那时要回国确实也有一系列麻烦。当时因为已经没有船直接抵达中国大陆了,必须通过香港,而要在香港登陆需要有人作担保,即保证不会在香港久留,且有经济上的支持。好在当时香港大学有一位教授―曹日昌先生,愿意作担保。这样美国移民局才同意签发让他回国的通行证。1950年归国心切的严东生从旧金山匆匆登上“威尔逊总统号”,历经一个星期的波折才回到祖国。

回国后,严东生的科研方向首先是服务国民经济,着手耐火材料的研究,与同行一起制定了我国第一套耐火材料生产、检验和测试的标准,为钢铁工业发展出力。同时,严东生还致力于窑炉热平衡研究,提出节约能源的具体措施。70年代,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极其简陋的厂房里,前后展开300多个类型的试样试验,研制的耐高温烧蚀复合材料,成功解决了新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端头防热的难题。他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新中国一代代新型材料的研发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正怡.方鸿辉著.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