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去年12月初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员工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再一次指出,各高校要“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上述讲话和文件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内的思政课在进行教学创新、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明确和更高的要求。
要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关键在于要从员工的“所思、所惑、所需”出发,进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基于上述背景和考虑,4月21日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举行了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对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下重新进行“纲要”课教学设计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教研室全体老师和朱铃、鲜于浩、何云庵教授一并参加。
在研讨中,田永秀教授向朱铃、鲜于浩、何云庵教授介绍了教研室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按照“中国与世界”、“民族觉醒与民族团结”、“向西方学习”、“以俄为师”、“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等专题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初步想法。何云庵教授、朱铃教授等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何云庵教授特别强调,新的教学设计要基于教材,但又一定要跳出教材;“纲要”课要讲故事,讲历史,最好是讲身边的故事,身边(例如学校)的历史;要提高“纲要”课的学术性,可以也应该把意识形态问题学术化、学理化。朱铃教授则从“党的领导体现得不够”、“有两次‘以俄为师’和‘走自己的路’,标题应该怎么设计”、“怎么和概论课进行分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他特别强调,“纲要”课不受欢迎,除了其他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角度太陈旧;二是内容太陈旧。所以,在进行“纲要”课教学时要多角度讲,而且要不断更新内容、素材和案例,尤其是要以情动人。研讨中,教研室其他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何云庵教授、朱铃教授等老专家的真知灼见让教研室全体老师都受益匪浅,对教研室如何进一步完善新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接下来,教研室将对既有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调整、优化,争取尽早拿出更加成熟的方案,再请朱铃、鲜于浩、何云庵教授等批评指正。教研室的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圆满结束。